公司新闻
- 肉制品包装需要具备的几个性...2019-9-26 15:29:04
- 浅谈微波食品包装-微波排气...2019-6-28 15:12:54
- 坚果包装袋的特点以及常用袋...2019-6-21 15:21:01
- 软包装企业如何应对夏季高温...2019-6-14 16:09:24
- 包装袋设计需要了解食品对防...2019-6-6 15:03:17
存在一些疑问,需要帮助?
7*24小时免费服务热线
400-678-2778
江苏省无锡新区硕放中通路99号
123@sunkeycn.com
章锋:回天之术造回天——将靠“援助”过日子的研究所打造成上市企业
[点击量:1629][来源:华印软包装]
发布日期: 2014-09-29
以下内容来自华印软包装 微信公众订阅号:rb3602000
【摘要】一个国家如果多数人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国家就不会强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文化,没有精神支柱,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诚实守信,那么这个企业就没有希望。人生一旦确立目标,纵然有一千次的失败,也要一千零一次重新站起,求胜的意念,就像戈壁中前行的骆驼面前的一束青草,引领它一直往前。正是凭借着骆驼般的毅力和执著,章锋把一个靠银行贷款和国家家拨款过日子的国有襄樊市胶粘技术研究所,打造成了一个在国内、国际都享有盛名的民营高科技股份公司——回天新材。
【正文】
临危受命谋出路
1992年,襄樊市政府安排章锋到襄樊市胶粘技术研究所担任所长。当时拥有100多名职工的研究所,其一年的营业收入还不到100万元,而银行贷款却高达300多万元。产品研发凭空捏造,科研成果转化率不到10%,职工工资月月拖欠,民心涣散,有实力的科研职工都在自找出路,新分配来的8名大学生,有6名申请辞职……
面对如此窘境,章锋心里异常明白,只要能维持研究所正常运转,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就可以慢慢走出困境。但由于债台高筑,银行的大门已经对研究所关闭,他只有一个办法:向亲朋求援,但举债过日子终究不是办法,借来的10万块钱,也只能缓解一下燃眉之急,今后又怎么办呢?
在这种环境下,章锋敏锐地意识到,研究所不改制必死无疑。靠国家每年拨付的几十万元接济,也只会使债台越筑越高,研究所的改革是时不我待,势在必行的工作。
但改制遭到了职工的强烈抵制。研究所的职工属于事业单位编制,虽然单位亏损,但职工的工资和福利依然能正常发放。若改制,要由职工出钱购买单位资产,并且自负盈亏。好多职工思想观念无法改变,不愿放弃这种身份,情愿拿着仅能维持生计的钱,也不愿承担一点风险。100余人的研究所,就有70多人以莫须有的罪名联名将章锋起诉到检察院,章锋被带走并停职检查。还有两次,他在研究所被职工打得头破血流,甚至住进医院治疗。
面对各种问题,章锋顶着各方面的压力,始终坚信只要研究所改制就能重新焕发生机。他多次召集党员开会,重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并让他们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改制的意义和紧迫性,然后起好榜样带头作用。
对于认识上还无法改变的员工,他深入家庭耐心地做思想工作,并在员工大会上不断苦口婆心地强调:“改制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问题,无非是早改、晚改。现在不改制,也拖不了多长时间,越拖债务越多,最终还是破产或者被收购,大家仍旧会下岗,吃大锅饭的体制决不会久长。如今,若把研究所买下来,按照我们的设想,把企业做好了,大家收入都会增长,也不存在下岗问题。”
1997年,襄樊市胶粘技术研究所终于告别国有,胜利改制,成为由管理者、技术职工和营销精英共同持股的民营股份制企业——湖北回天胶业股份有限公司。
回天之术造“回天”
改制后的回天公司,首先从体制机制上进行转变,章锋冲破了以往员工录用以领导意志为主的旧体制,重新建立了新的用人和分配机制,在营销和科研两方面重拳出击,制订了具体的薪酬奖励方式,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相对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科研和营销职工的士气大增,技术研发力量和市场营销能力迅速增强。
经深思熟虑,新成立的公司领导班子决定在市场开辟上把企业以后的营销方向定位在:汽车生产、维修等行业范围里。正是这种专业化的聚焦,使回天产品快速进入市场前景广阔的汽配行业,并占有一席之地。
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新公司当年的生产和销售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章锋也向尚存疑虑的回天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回天公司彻底跨越了阻碍发展的障碍,迈开了向集团公司发展的新步伐。
1999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许多外资企业纷纷撤出中国市场。凭着对市场深刻敏锐的洞察力,章锋紧紧抓住了此次难得的机遇,以大无畏的气概,押上本钱在上海松江工业区建立了新的科研和生产基地――上海回天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为回天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3月,回天公司联合上海复旦大学成立上海复旦回天聚合物工程研发中心,共同研发高档涂料和高性能胶粘剂、密封剂。
2002年5月,回天公司在中国用胶最集中、竞争最剧烈的珠江三角洲建立了前沿阵地,成立广州回天胶粘剂有限公司。
2003年4月,回天公司的丙烯酸酯胶科研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2004年1月,回天公司推出的名牌产品“即时封”,并在中央电视台(CCTV-1)新闻联播黄金时段竞标胜利,成为“中央电视台上榜品牌”。
2004年6月,回天顺利收购上海卡勒特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2006年11月,回天与世界著名的汽车养护用品公司SEM公司合股成立上海豪曼公司,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2006年,回天成为中国胶业第一品牌,其产品已牢牢占领中国市场的半壁河山,2006年年收入已达2.5亿元,实现利税4千多万元。
2007年9月26日,回天公司投资1.6亿元,在襄樊高新工业园兴建近5万平方米新厂房,该项目于2008年12月竣工投产,回天公司达到年产万吨胶的生产能力,产值达5亿元/年,成为国内最大的胶粘剂生产基地。
2008年,建筑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上海科研大楼和11000平方米的广州公司车间已经相继投入使用。
2010年,湖北回天胶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同年,公司被深交所评为创业板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公司之一。
2011年,常州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回天进入新能源原材料上游领域。
2012年,回天新材与中科院成功联姻,成立中科院应化回天胶粘剂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携手打造世界级胶粘剂研发中心。
2013年,回天上海新基地建成投产。新基地的启用标志着回天发展迈入新的起点!
前行有道求更高
“只有将我们辛苦发明创造的技术和财富更好地回馈社会,才能让基业常青,我们也就无愧于人生。”章锋如是说。
在古城襄樊,每到年末,总会有一道特别的景致,数十辆大卡车装满肉、油、米、面和御冬衣物等物品,浩浩荡荡送往襄樊的贫困山区,10多年来一如既往,今后还将继续延续……
1957年,章锋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为大环境影响,父母被下放到湖北省襄樊市宁靖店镇的一个小村落,在那个年代,虽然每个家庭都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但章锋及家人得到了当地淳朴农民的特别照料。后来,父母平反昭雪,章锋一家又回到了城市。经历过农村生活的他,更能体会到贫穷带来的苦难。创业之初,在章锋的提倡下,回天人就立下了“不忘恩惠,回报社会”的宏愿,“想社会之所想,做社会之所需”是回天人的愿望,也是他们行动的写照。
2000年夏日,襄樊地域蒙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章锋得知襄樊市周边地区的农村和部分厂矿,因遭受洪水损失惨重,心境很是焦急。他身先士卒,发动公司所有干部、员工为受灾群众捐款捐物。很快党员干部和公司工会组织了大批的救灾物资,当3辆满载着食粮、猪肉、食用油、衣物等代价2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的大卡车驶入灾区时,在现场指挥救灾的市委副书记眼圈红润了,因为他知道当时的回天还很小,并不是很富裕,却一下拿出这么多资金来救助灾区。他略带哽咽,紧紧握着章锋的手说:“什么都不说了,我为我们市里能有你们这样极富爱心又乐于奉献的民营企业而感觉自豪和欣慰,我谨代表灾区、代表全部襄樊人民感谢你们,感谢回天公司!”
自那今后,每逢周边地域受灾或是逢年过节,回天公司都会实时组织大量的救灾和慰劳物质送到受灾和生活贫困的群众手里。从贫困群众到失学儿童,从福利院老人到下岗职工的家里,回天公司不断地播撒着用爱心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种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没间断过。
为了祖国的下一代,章锋又提倡在集团内部出资设立了慈善基金,救助那些失学或即将失学的孩子们。“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10多年来,回天公司共为社会捐款900多万元,多年来,公司被评为湖北省、襄樊市的优秀慈善企业。2006年,章锋多次得到了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组织评选的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人物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有人说过:“人生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照样山,看水照样水。”
50多岁的章锋已经咽下了人生太多的苦涩;阅历了人生太多的风霜;解读了人生太多的故事;破译了人生太多的暗码,到达了人生的第三种境界:看山照样山,看水照样水。他给人的印象总是和蔼可亲,他那一张永远微笑的脸,写满了博爱与宽容,总是能让你看到生活的希望和阳光,正如他带领回天人在走向国际化的征途上一样豪情满怀,勇往直前。
江苏申凯包装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RMB,天交所上市企业,,股权代码000057,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投资超过2.1亿RMB,拥有20000余平方米普包厂区;拥有13000平方米的药包厂区, 110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公司拥有二位行业顶尖研发博士,每年新增超过100多个专利,专业生产食品包装膜(袋)、药用包装膜(袋)、化工包装膜(袋)、电子监管码防伪包装等各类彩印复合包装膜(袋)。现位于无锡新区硕放中通路99号,毗邻上海车程2小时内。